计算机网络利用通信线路和设备,把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上的多台计算机连接起来,是现代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。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:资源共享、信息传输、分布式处理和综合信息服务。
计算机网络根据网络的覆盖范围与规模分为:
◆ 局域网LAN (Local Area Network)
◆ 城域网MAN (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)
◆ 广域网WAN (Wido Area Network)
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 开放式系统互联通信参考模型(英语: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,缩写为 OSI),简称为OSI模型(OSI model),由国际标准化组织提出,一个试图使各种计算机在世界范围内互连为网络的标准框架。
TCP/IP 协议 (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,传输控制协议/Internet Protocol,网际协议) 泛指以TCP/IP为基础的协议集,它已经演变成为一个工业标准。
计算机安全中最重要的是存储数据的安全,其面临的主要威胁包括:计算机病毒、非法访问、计算机电磁辐射、硬件损坏等。
计算机病毒(Computer Virus)指“编制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破坏数据,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”。计算机病毒主要通过网络和磁盘传播,主要造成软件和数据的损坏,较为彻底的清除方式是格式化磁盘。
计算机病毒的特征
◆ 繁殖性:计算机病毒可以像生物病毒一样进行繁殖,当正常程序运行的时候,它也进行运行自身复制,是否具有繁殖、感染的特征是判断某段程序为计算机病毒的首要条件。
◆ 破坏性:计算机中毒后,可能会导致正常的程序无法运行,把计算机内的文件删除或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。通常表现为:增、删、改、移。
◆ 传染性:计算机病毒不但本身具有破坏性,更有害的是具有传染性,一旦病毒被复制或产生变种,其速度之快令人难以预防。传染性是病毒的基本特征。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判别一个程序是否为计算机病毒的最重要条件。
◆ 潜伏性:有些病毒像定时炸弹一样,让它什么时间发作是预先设计好的。比如黑色星期五病毒,不到预定时间一点都觉察不出来,等到条件具备的时候一下子就爆炸开来,对系统进行破坏。
◆ 隐蔽性:计算机病毒具有很强的隐蔽性,有的可以通过病毒软件检查出来,有的根本就查不出来,有的时隐时现、变化无常,这类病毒处理起来通常很困难。
◆ 可触发性:病毒因某个事件或数值的出现,诱使病毒实施感染或进行攻击的特性称为可触发性。病毒具有预定的触发条件,这些条件可能是时间、日期、文件类型或某些特定数据等。